1. 首页 > 育儿知识

炕的部首和组词(尸的部首的字)

母亲生性勤快,手上总有干不完的活儿。八十多岁了,仍是一天到晚忙个不停,缝缝补补,洗洗涮涮,一日三餐准时端到我面前。

有时候我想帮忙做点什么,母亲总是把我当成小孩子,摆摆手说:“快放下吧,你做事又不精干。锅碗外面也不知道洗一洗,火圪廊也不给抹一下。”

童年美好的回忆

老母亲口中的“火圪廊”,是山西平定方言,指厨房里做饭的火炉台。

在家乡,“火圪廊”是一个极其常见的方言口语词。从小到大,一直听母亲这样说,很亲切,很温馨。后来进了学校,跟着老师学会说了普通话,便觉得“火圪廊”这个词实在是太土了。

温暖的家

再后来,念古代汉语专业,老教授在讲解汉代扬雄《甘泉赋》“闶阆阆其寥廓兮”这一句时,告诉我们说,“闶阆”一词,至今仍活跃在晋方言中。

这时我才发现,母亲口中的“火圪廊”,非但不土,反而雅致得很,是古代文人常用的、极富文采的书面语。

“闶阆”是什么意思

“闶阆”一词最早见诸文献,似为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《语书》一二简:“阬阆强伉以视强”,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(恶吏)自视高大,蛮横倔强,显示自己很强干。

闶阆,读作 kàng làng(音同“炕浪”)

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,又称睡虎地秦简、云梦秦简,是指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1155枚(另有80枚残片)竹简。这些竹简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,是研究秦代政治、经济、军事和文化的第一手资料,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。

阬,读作kēng(音同“坑”),南朝字书《玉篇•阜部》:“阬,亦作坑。”宋代《增韵•庚韵》:“阬,陷也。亦作坑。”是说“阬”的本义为深坑,俗作“坑”。

云梦睡虎地秦简原址纪念馆一角

元代李文仲不同意这种解释,他在《字鉴•庚韵》中认为:“阬,《说文》:‘阆也。’从阜亢声,亢音刚。俗作坑,或作坈,皆非。”是说“阬”字的读音为“刚”,其本义不是“坑”,也不是“坈”(按,坈读作kēng,古同“坑”),而是东汉许慎《说文解字》中解释的“阆”。

阆,读作làng(音同“浪”),据《说文解字》:“阆,门高也。”是说“阆”的本义或指门高大的样子,又可转指高门,如《宋本玉篇•门部》:“阆,高门。”

在四川有一个城市叫“阆中”,非常古老,2300多年前就叫这个名字了。三国时候,张飞曾经在这个地方当了7年太守,死后又安葬于此。

阆中古城远眺

“阆中”因何得名?

北宋地理总志《太平寰宇记》解释说:“其山四合于郡,故曰阆中。”是说阆中周围山形似高门,城在其中,所以称阆中。

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认为:“阆水迂曲,经郡三面,故曰阆中。”嘉陵江流经阆中一段,古称“阆水”。意思是说:嘉陵江绕城三面,城在其中,所以称“阆中”。

阆中,就其地形而言,四面山形如高门,因名阆山;嘉陵江流经阆山下,因名阆水;城在阆山阆水之中,故名阆中。

还有一个词,看过电视剧《红楼梦》的人应该都比较熟悉:“阆苑”。

四川阆中“阆苑第一楼”

剧中主题歌《枉凝眉》中有一句:“一个是阆苑仙葩,一个是美玉无瑕。”这个“阆苑”,是“阆风巅之苑”的省称。

阆风巅,传说中西王母居住的地方,在昆仑之巅。汉代志怪小说集《海内十洲记•昆仑》:“山三角:其一角正北,干辰之辉,名阆风巅;其一角正西,名曰玄圃堂;其一角正东,名曰昆仑宫。”

云梦秦简中的“阬阆”一词,在其他文献中又写作“闶阆” “伉阆”,或者“亢阆”,“阬” “闶” “亢” “伉”音近义通,均有高大义,是为同词异写。

如清朝桂馥《札朴》:“《说文》:‘阆,门高也。’《新附》‘闶’字云‘闶阆,高门也。’……《文选•西京赋》:‘高门有闶。’李善注云:‘《毛诗》皋门有伉,与闶同。’按,《说文》:‘伉,阆也。’闶、伉,当为‘阬’。”

古代典籍《说文解字》

闶,读作 kàng(音同“炕”),据东汉许慎《说文解字》:“闶,高门貌。”也就是说,“闶”字与“阆”字一样,意思都是指门高大的样子。

在古代文献中,“闶” “阆”二字经常联起来用,本义是指门高大,后来词义有所扩大,又引申为人或事物高大,睡虎地秦简《语书》“阬阆”一词,就是指人高大视强之义。

同时,“闶阆”一词又引申为“空旷” “空虚”,即事物中间空阔的部分。如汉代扬雄《甘泉赋》:“闶阆阆其寥廓兮,似紫宫之峥嵘。”唐代颜师古注:“闶阆,空虚也。”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,高门空阔呵,好似紫微宫那样深邃。

许慎与《说文解字》

又如,《庄子•外物》:“胞有重阆,心有天游。”西晋郭象注:“阆,空旷也。”这句话的大意是,胎胞里有许多空隙,心灵当游于自然。

这说了这老半天,不管是“阬阆”,还是“闶阆”,也不管是“深坑”,还是“高门”,似乎跟山西方言中的“火圪廊”(即火炉台)搭不上边啊。

别急,请继续往下看。

山西方言“圪廊”是指什么

山西方言中,“圪廊”是个表音的词汇,一般没有固定的字形,泛指物体中间空旷的部分。

比如,“房子才盖好,只是个空圪廊,还没有装修呢。”新屋刚落成,空荡荡的室内叫“房圪廊”。

山西盂县大汖古村

“我的老哥,这你就把心放在肚壳阆里吧。”肚子叫肚壳阆,胸腔叫胸壳阆,或壳阆翅。

“快把口袋放到车克廊上,我捎你一程。”过去的骡马大车,车中空处用来载物的地方,叫“车克廊”

“找点水泥,把墙角这个圪牢堵住咾。”老鼠在墙角打的洞,叫“圪牢”。

家的味道

“穿过这道圪阆阆,就到俺家了。”狭窄的过道,细细的小巷,叫“圪阆阆”。

“鞋壳旯里面进了沙子了,硌脚。”鞋子里面中空处,叫“鞋壳旯”。

“这口井几百年了,井下的坑阆这可真大。”井筒内的空间,叫“井坑阆”。

山西民居

“你看,圆克栏中间那个仰头腆肚的人,就是新来的乡长。”人们围成一个圈,叫围成一个“圆克栏”。

“这人真懒,裤也不搊一下,黑旯快掉到地上了。”过去,人们穿的是“缅裆裤”,这种裤子腰围很大、裤裆很深,用带子“缅”在腰上,裤裆处往往形成一个较大空间,这就叫“黑旯”。“黑”在山西方言中读入声,发音大致为hek,近似“壳”音。

过去的中式深腰裤,即“缅裆裤”

火炉台是一个相对开阔的平面,不具备“高深、中空”的特征,为什么在山西平定方言中叫作“火圪廊”呢?

山西平定盛产煤炭,过去,家家户户用的都是煤火灶。

煤火灶烧的是煤泥,这种煤泥干净耐用,火候适中,还不易熄火,是用煤末儿和烧土按一定比例,加适量水和制而成的。

人间烟火气,最抚凡人心

这个“烧土”,估计只有山西人才能说清楚,就是未经耕耘过的、黏性较大的红土,油浸浸、湿漉漉的,一䦆头刨下去,只能刨下一小块儿,掂在手上沉甸甸的,像是一块温润的红玉。

别的地方,烧的是煤饼、煤球,就是把煤泥拍成饼状、团成球形,再晒干。我们家乡不用这么麻烦,每次做完饭后,直接往炉膛里填上一大铲子半湿的煤泥,再用火柱往中间捅一个眼就可以了。等到下一次做饭,煤泥也就燃烧得差不多了,上面灶口捅捅,下面炉眼擞擞,等尘埃落定,炉膛里的火苗便一跳一跳的,蹿起老高。

煤火灶

我们家乡的煤火灶比较有特色,炉台一米来高,人站在炉前做饭,不用弯腰。台面多用耐火砖砌成,二尺来宽,五尺来长,锅碗瓢勺,油盐酱醋,什么都能盛得下。炉膛很深,灶口却不是很大,跟今天常用的煤气燃气灶的炉头差不多大小。炉台旁边还有个盛放煤泥的洞,方便人们取用。

“火圪廊”,其实就是“火闶阆”一词在山西平定方言中的音变。这个“圪廊”本来是指装柴火,或者煤泥的炉膛,人们在做饭的时候,接触最多的是火炉的台面,便用“火圪廊”代指整个火炉台。

火炉台

如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《下村志》有这样的记载:“火闶阆,煤火肚儿。”

杨争光小说《驴队来到奉先畤》中这样写道:“他抱起瓦罐,把他折在了灶闶阆里。”

闶阆,本义是指门高大,门有中空如洞的特征,后来便把凡孔穴深大者,都叫作闶阆。

如清朝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:“阬,阆也。阆者,门高大之貌也。引申之,凡孔穴深大皆曰阆。阬,《释诂》云:‘虚也。’地之孔穴处与门同,故曰阆也。”

火炉台

火灶的炉膛,就是“孔穴深大者”,这便是山西平定人为什么把火炉台称之为“火圪廊(火闶阆)”的原因。

“闶阆”一词还有哪些异写

也许你还有一个疑问,为什么“物体中空”这种物象,在山西方言中有的叫“圪廊”,有的叫“圪牢”,有的叫“壳旯”,对同一类事物的称呼,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变音呢?

俗话说得好,五里不同调,十里不同音,任何方言都存在地域差异。而且方言在表达上有着丰富多彩、准确细致、生动传神、入木三分的特征。方言的丰富,不仅仅有其词汇的丰富、所表达感情的丰富,也有表达生动形象的丰富。

农家厨房

这种丰富性,在方言表达上则表现为发生了许多音变。这种现象,古已有之。

“闶阆”一词,除了上文说的“阬阆” “亢阆” “伉阆”等异写之外,在古代文献中还有十来种不同的写法。

在《淮南子▪道应训》中有这样一段话:“若我南游乎冈㝗之野,北息乎沉墨之乡,西穷窅冥之党,东开鸿蒙之光。”其中的“冈㝗”一词,《古代汉语词典》解释为“空虚的样子”。这句话的意思是说,像我向南游过的无边无际的空旷之地,在北方休息在寂静幽暗的地方,向西跑遍幽深边远的地方,往东一直来到日出之处。

古代建筑

《庄子•应帝王》载:“而游无何有之乡,以处圹埌之野。”这里的“圹埌”,读作kuàng làng(音同“况浪”),唐朝陆德明释文引崔譔云:“圹埌犹旷荡也。”是指原野空荡辽阔的样子。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说,我生活在什么也不存在的地方,居处于旷达无垠的环境。

唐张志和《玄真子•鹫鹫》:“濛洞茫唐,青冥苍茫,廓兮而㝩㝗。”㝩㝗,读作kāng láng(音同“康郎”),表事物空廓、空大义,西汉扬雄《方言》卷十三:“㝩,空也。” “㝗”亦表空义,《说文》:“㝗,㝩也。”南朝字书《玉篇》:“㝗,空虚也。”所以,东汉许慎在《说文》中这样说:“㝩,㝩㝗也。”

西汉司马相如《长门赋》有“施瑰木之欂栌兮,委参差以槺梁”一句,这里的“槺梁”,也写作“㝩梁”,清朝王念孙《读书杂志》载:“槺梁者,中空之貌。”形容屋空。

火炉台

在古代汉语中,从“康”之字多有“虚、空”义,如“漮”为水虚,是说水的中心有空处;“糠”是米空,谷米从谷皮稻壳中脱落;“形容山空,今湖南新宁有嵻崀山;“㱂”为饿腹之虚,就是肚子里空空如也。

此外还有十多个跟“闶阆”读音相近、词义相同的词语,如㝗圹、旷荡、闶荡、莽㝗、漭浪等,还有几个词电脑上打不出来。

另外,湖北荆州关沮秦汉墓出土的简牍有内容为“令禾勿阆”,原简文注释说:“阆同稂,谷物之穗生而不成。”意思是说谷物子粒不饱满就叫作“稂”。

火炉台

“阆”有空义,“稂”从“良”得声,“阆” “稂”音同,可以通假,皆表空义,所以说谷物之穗生而不成就是空的,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秕谷、秕子,或瘪籽。

这种音义相关、由同一语源孳生的词或词素,叫同源词。

所谓“同源词”,是指意义上相类相关、语音上相同相近,且具有同一语源的词,比如“柔弱” “明灭” “刚强” “晶莹” “彷徨” “徘徊”等等。

那么,什么是“同一语源”呢?

“兼”字的演变

举个例子吧,比如“兼”的古文字构形是一只手持两株禾,表示同时做几件事情或占有几样东西之义,这个意思今天还存在,比如“兼顾” “兼职”。

“缣”是双丝织成的丝织品,汉以后,多用作赏赠酬谢之物。

“鹣”是比翼鸟,“比翼”是说并翅飞翔,翅膀挨著翅膀飞翔,常用来比喻恩爱夫妻。

“鳒”是比目鱼,这种鱼的两只眼睛都在头的一侧,需要两只鱼并肩而行。

“兼” “缣” “鹣” “缣”这四个字,读音一样,意义上都含有“双”,命名的依据也相同,属同一语源,即同源字。

“闶阆” “阬阆” “圹埌” “㝩㝗”也是一组同源词,由于这些词的前后两字的声母都是-k、-l,所以有些语言学家就给起了个名字,叫“k-l-”式双音同源词。

火炉台

在语义方面,㝩㝗,表屋之空,引申泛指事物之空大;圹埌,本义指坟墓,《说文》:“圹,堑穴也。”清代段玉裁注:“谓堑地为穴也,墓穴也。”西汉扬雄《方言》:“冢,秦晋之间谓之坟……或谓之埌。” “闶阆”表高大义,亦泛指物体中空的部分。

由此可归纳出,该组同源词的核心义为“中空”。

这个“中空”义,一直保留在晋方言中,千百年来一直没变。(张文平)

本文由发布,不代表思恒百科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/yuerzhishi/7023.html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微信号:weixin888

工作日: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